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> 第487章:你心中有个圣人

第487章:你心中有个圣人

第487章:你心中有个圣人 (第2/2页)

可惜县学早已经废弛,此刻县学中,只有秀才、童生不到三十来人。
  
  他们得知王守仁的大名后,都倍感荣幸。
  
  单单一个神童之名,就早已让王阳明闻名江南,更别说王家同南昌的诸家乃是世交。
  
  王阳明对讲解心学,也早已经驾轻就熟,开篇同样讲的大学,将“新”和“亲”之说抛出,进而引出对朱子理学缺陷,巧妙的对道统进行“再议”。
  
  在做的学子一个个都是有些呆滞,他们之前未曾听过心学,此刻听来不由心头大骇。
  
  不少人怀疑,也有一部分似在沉思,少数人则是隐隐激动。
  
  王阳明不急不慢,将各种道理论据一一说来,最终将话题,引向“人人皆可为尧舜”。
  
  当致良知、知行合一、经世致用被他提出,并运用进八目三纲中时,在座学子终于露出惊艳之感。
  
  一些人不愿再听,想要坚守程朱理学,便是告罪后退下,但大多数人都正襟危坐,准备听王阳明重理八目三纲。
  
  八目就是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  
  王阳明以知行合一、经世致用,来解这八目,重新理出经世致用,实事求是,学以致用,济世救民这几条。
  
  又将从颜政哲学中学到的认识论,用儒教的话术阐述一遍,得出知是行的开始,行是知的践行,行的结果,验证知的成果,行的过程中又加深知,故而学无止境、行同样无止境。
  
  这同另一个时空的不同,就在于王阳明吸收认识论,将认知和实践,视作是相辅相成的对子,而不是像另一个时空那样,认为行是知的结束。
  
  在座学子无不惊艳,觉得王阳明这套说法,确实比理学更加的有道理。
  
  更重要的是,比起理学似乎更加的讨人喜欢,单单是一个“人人皆可为尧舜”,就能让不少读书人奉为信条。
  
  王阳明自信从容,阐述完大纲后,便扫视在座学子说:“人人胸中都有个圣人,只是不自信,又不肯努力,所以埋没了这位圣人。”
  
  学子们都不由一笑。
  
  他又看着一位穿着寒酸的学子说:“你胸中有个圣人。”
  
  这名学子马上站起,慌张得很:“不敢。”
  
  王阳明叫他坐下,笑着说:“众人皆有,你怎么就没有?天下万事都可谦虚,唯独这事不可谦虚。”
  
  该学生一脸激动,笑着接受。
  
  王阳明再度扫视在座学子,朗声道:“个个人心有仲尼,自将闻见苦遮迷。而今指与真头面,只是良知更莫疑。”
  
  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解释道:“人皆有良知,圣人之学,就是致此良知。自然而致的是圣人,勉强而致的是贤人,不肯致的是愚人。虽是愚人,只要他肯致良知,就和圣人无异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,而皆可为尧舜者,以此也。
  
  经世致用,同样是为了致良知,良知不践行,不为良知!道德文章做的再多,于国于民于己又有何益?纸上得来终觉浅,学不能致用,不为学!知不能行,不为圣贤!人人皆可为尧舜,行尧舜事,亲民作新民…………”
  
  众学子纷纷拊掌附和。
  
  两日后,来听王阳明讲课的学子,已经增多到二百余人,几乎整个德化县的读书人都赶了过来。
  
  王阳明也不含湖,开始详述致良知、知行合一、经世致用,甚至还将《实践论》变相的用儒教道理牵强附会出来。
  
  “经世致用,求真求实,不夸夸其谈、不切实际,不发空言,凡事见诸实效。宋之理学日益空虚衰败,大明时局如此,惟有躬行圣贤之道,发扬儒家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,求务实、革弊、求真、济世。世局方有可为…………”
  
  “讲得好!”突然,台下一人勐的站了起来,满脸激动之情溢于言表。
  
  王阳明微笑着望了他一眼,觉得此人倒是生的一身正气。
  
  “阳明先生有礼了,吾乃本地知县董岳,董任毅!”
  
  “久仰!”王阳明回礼道。
  
  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这天下事坏就坏在空谈者众,实干者缺缺!正所谓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!阳明先生横空出世,鞭辟入里,这世间学问,怕是都将暗然失色!”
  
  “过誉了!”王阳明澹笑道。
  
  “非也!”董岳朗声道:“为官数载,本官大道理不懂,眼睛却始终在这一县之地上,事难办,却必须有人来办!阳明先生的经世致用、求真求实,这一番话真说进了本官心里。本官恨不得挂印而去,随着先生钻研学问!”
  
  王明阳澹澹一笑,打趣道:“如此一来,德化县的百姓,还不得恨死我王守仁?”
  
  …………
  
  …………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